Member-only story
沒有我們的未來系列: “The Question Concerning Technology in China — An Essay in Cosmotechnics” 書介(五之四)
本文以「從海德格到許煜對科技的提問」之題刊登於明報︰世紀版二元對坐專欄 2018年11月6日。無刪節版刊登如下︰
文︰陳可樂,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,現為 Eaton HK 駐場行動者,OneLawyer 網站創辦人;
文︰李思華,英國倫敦大學金匠學院英文及比較文學系博士
從海德格到許旭對科技的提問
上文論述許旭書中提及的部分中國傳統文化及儒家對科技的觀點,本篇則主要討論書中參照或回應的西方哲學思潮,主要習中於海德格,以及法國近代哲學家 Gilbert Simondon 及當代的 Bernard Stiegler。須一再強調的是,雖然 ‘The Question Concerning Technology in China — An Essay in Cosmotechnics’ 一書出入中西方理論,而在本文中又有概念或似與上篇呼應,但許煜表明拒絕中西直接對位比較,例如把中國哲學的概念如「道」與英文中 logos 對等,或把斯多葛學派(Stoics)與道家作類比,敬請留意。
海德格 ‘The Question Concerning Technology’
在《小王子》的故事中,狐狸請求小王子馴服牠,因為所有關係都需要時間經營,並沒有預先包裝出售的友情。可是在這個時代,很可能連這些親密關係都是組裝,待價而沽。所有使生命有價值的面向都成為商品 — — 你的每一個點擊,每一個瞬間的專注力,都為社交平台帶來廣告收入。你在消費搞笑影片、貓相、留言換禮物的同時,其實也是為這網絡辛勤勞動,生產數據呢!
海德格的最大憂慮,是科技最終使人成為備用資源(standing reserve),就如電影廿二世紀殺人網絡(Matrix)中,人類成為了驅動機器世界的電池。這個末世想像,縱然未必準確,但也描繪了海德格著名的「技術奇點」(Singularity)概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