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境劇場導引設計思維 — 團隊實踐工作坊花絮

Holok
9 min readAug 21, 2018

--

經過上次的簡介會【創新不離地感同身受之設計開發 ─「情境劇場導引法」( Scenario-Oriented Design ) 】之後,IT人與設計人之重新上路走到實踐的一步,將兩個族群不同的思維模式以「情境劇場導引法」調合成有共識的,能直接互相了解的團隊合作思維,並能提升對產品及服務設計的開發能力與解難能力。無論團體或個人亦可受惠,應用於生活之中。

讓我們先試試三小時的短打。正式要一個下午,或一整天,甚至兩個星期的工作天的啊!這次初體驗更會從現有的具體例子實踐出來。由社會創新的服務網站「訴訟有門 — OneLawyer 搵律師」,OneLawyer在第二階段開發時,有感功能上只是重複第一階段的樹狀搜尋;而在已舉行的三次focus group中, 參加者多抱好奇或評價心態參與,雖也有提供設計方面的意見,但仍未有助我們了解使用者心態,因此特地以第二階段正在開發的「九宮格」功能作為例子,只抽取這項目的一小個局部議題,使用以上的設計思維方法為網站服務及系統作進階的開發研究,體驗一下這樣的個人及團隊思維的調整會是怎麼樣的。

工作坊將設計思維與工程思維模式以「情境劇場導引法」調合成有共識的,能直接互相了解的團隊合作思維,並能提升對產品及服務設計的開發能力與解難能力。無論團體或個人亦可受惠,應用於生活之中。

基本原理是設計師作為講故事的人,採取由下而上的思考結構,引導團隊達到方法及思路上的共識。是次工作坊的參考者,包括手機程式設計師、產品經理、劇場愛好者以及社福機構職員。全程四小時(overrun了一小時),包含講座介紹及即場演出的部分。

講座部分︰

首先,要分清楚在設計時的心智模式,很多時我們會用設計者的角度既去思考使用,而有時當我們誤以為自己是在用使用者的思維去思考時,去到中段還是不自覺地採取了設計者的心智模式。

這情況不光是發生在設計階段,即使在使用者測試階段,因為使用者是受邀來,他們還是會陷入了設計者的思維模式,最終令使用者測試達不到預期效果。

在產生使用者故事時,我們會代入一個身份去講故事,不過講故事的模式也有影響。團隊在開發時,應先分清楚自己是從圖書館員、老祖父還是邏輯學家的角度去描述。團隊的其他成員也有責任提醒隊員。而在初階段,應該盡量用老祖父的方式去講,如果不慎進入圖書館員及邏輯家的思維,應立即糾正。

圖書館員

是一個很有條理的人,所有東西都在合適的分類欄目當中。

老祖父

沒有條理地「話當年」,想到就講,有一些細節會不斷重複。

邏輯學家

分析及總結。

整個流程視乎需要,由單一的工作坊至一星期的流程不等。而是日則濃縮至一個下午,因此一些步驟例如「即時修改後再回饋」並無法做。

實踐部分

首先是用角色講故事的階段,我們在此階段本來設想了四個大範疇,但因時間關係只能做一個物業case及一個被捕case。

  1. 勞工 (外傭)
  2. 物業
  3. 歧視
  4. 刑事

個案1。物業

Zoe 的爸爸重度中風,長期臥床,由社署照料。 而大伯則稱其持有房子擁有權。社署建議代為賣樓,Zoe認為由政府賣一定又平又賤。Zoe不信任社工,認為社工是站在大伯一邊。 同時,又不信任律師,認為律師不會幫到她,而且會呃走她的錢。 因此一直沒有找尋律師幫助。

幾年後,Zoe在考取地產經紀牌後,希望自己代父親賣樓,於是上OneLawyer尋找律師。

在過程中,Zoe一開始是往「物業」一欄鍵入,但發現網頁上只顯示「物業在香港是重要資產」,這訊息對她的問題並無大幫助。

而鍵入賣樓時,網站表示一般是找地產經紀,但Zoe本身自己是地產經紀,她希望由自己賣樓。她希望知道,是不是可以代中風在床的父親買樓呢﹖

Zoe嘗試在搜尋器找尋遺產承辦一欄,但認為父親仍在生,因此感到不知所措。

個案2。賣倫敦金被捕

呀成是一個倫敦金經紀,有日早上老闆傳來Whatsapp, 「公司今日除蟲,大家唔使黎返工了」,呀成隱隱覺得不對勁,因此不去上班。中午收到下屬Marco在Whatsapp指自己早上上班時被捕,現正身在警署,希望呀成能前往保釋。呀成擔心,如果自己親身去幫下屬保釋的話,自己會不會也一同被捕,因此上OneLawyer尋找律師。

呀成在使用九宮格時,按下刑事一欄,彈出一頁字,他驚呼「嘩,好多字呀!」,他希望能盡快找到律師。他很快看了一下內容,認定資訊與他無關,他只想知道自己是不是有機會被捕。

於是他按下了「被捕、保釋」一鍵,進入後又是很多字,他看了看,似乎與自己有關,所以留心看保護自己的部分。網站顯示警方如無合理理由拘捕,該項被捕是不合法。呀成認為,一來Marco已被捕,這資訊不再重要。同時,呀成也覺得呀明是「抵死」,自己蠢走返公司被捕,因此很快跳過至下一個部分。 他在看到保持緘默的權利時,想起呀明會不會在警署內亂說話,特別跳出視窗至Whatsapp,問Marco有沒有亂說話,呀明回答說他很亂不知該如何做,只著呀成快來警署保釋他。

在搜尋結果頁,呀成留意到有律師行地區,於是才轉去Whatsapp問Marco是身在哪一個警署。Marco表示在北角警署,而正好搜尋結果頭三位都是在灣仔警署。 呀成此時希望網頁能告訴他,保釋之後有甚麼要準備﹖但忘記了有關聆訊程序的資訊其實在第一頁。因為當時太急,已錯過了。

最終,呀成在搜尋結果頁面選擇了有相片的A律師,認為他價錢便宜而年資又長。 呀成並不會考慮沒有相片的律師。

工作坊後的分類建議

首頁的Menu 及 Button 方面︰

參加者認為

  • 九宮格顏色太多,有失專業。
  • 九宮格的選項應在文字之上,因為就算迫瀏覽者睇,也是會直接跳過。
  • 瀏覽者與律師的登錄面/觀看頁面應分開。
  • 建議新增Hashtag文字雲直接搜尋

而Landing page應有以下效果︰

  • 傳達出「我地可以幫到你」的訊息。
  • 著重增加信心
  • 處理(同政府)打官司好麻煩的恐懼

在搜尋結果頁應

  • 容許在兩個catergory 之間重疊,例如同時搜尋「物業」及「遺囑」
  • 容許用文字搜尋
  • 在刑事項目方面,建議顯示有主力處理商業罪案的律師 (即是服務範疇應分得更仔細)
  • 希望可以有推薦律師
  • 希望在選擇「物業」時,會自動建議「遺產承辦」。
  • 在律師簡介要有視覺提示可再按入去
  • 個別律師介面應能處理「律師幫唔到我」的成見。

另外有一些建議解決方案︰

  • 應把顏色的Tone調為柔和,飽和度調低
  • 九宮格的Icon轉為單色
  • 應容許用戶選擇陪伴他們搜尋過程的公仔,例如可選擇形象較專業的律師公仔,或較可愛的貓貓公仔,以減低選擇時的焦慮。
  • 在散佈於網站各頁的法律資訊皆應把Key words highlight, 以幫助使用者跳過與其不相關的資訊,此外各關鍵詞應有闡釋的連結。
  • 法律資訊的呈現,應該step by step. 例如先彈出A, 再彈出B,再彈出C,而每個細項都可收起。
  • 希望有讀字功能,而不想用眼閱讀。
  • 在每個選擇階段都有小貼士彈出來。例如選物業->轉名,會主動問︰「你是否也想了解遺產承辦/持久授權書?」參加者表示一定會睇小貼宜,認為是十分重要的資訊。
  • 參加者希望可以選擇與律師Live-chat
  • 在律師Profile, 希望能顯示律師的辦公時間。(即參加者並不認為所有律師都是朝九晚五)
  • 希望有客戶服務電話

鼓勵留下使用記錄。包括:

  • 在手機版直接按鍵打電話以留下數據
  • 在使用聯絡律師form後,馬上出電郵詢問使用感受,與30日後的服務評價為兩封不同的電郵。

在工作坊期間觸及的法律疑難︰

  • Zoe父親中風,無能力做決策,而他的監護權在社署,Zoe可以代父賣樓嗎﹖
  • 只有十七歲,可以承繼物業嗎?
  • 產權有爭議,可以賣樓嗎﹖
  • 如何申請法援﹖(參加者認為這十分重要,應每個選項都有)
  • 律師會把我的錢吞掉嗎?
  • 如果呀成親自為Marco保釋,會不會被捕?

1. Recap scenario oriented design method ( by 璇 )
2. Warm up: Body movement, Mind games ( by 璇 )
3. Example we are going to use this time: seeking legal services ( by 可樂 )
4. Choose an issue from the main menu fist ( guiding by 璇 )
5. Assign roles
6. Story formation
7. 議題分析及分類
8. 討論:發現問題及解決方法、發現及應付新要求
9. Performance time 預演
10. 議題再整理 ( 由於時間關係,只提出,不會完成 )
11. Debriefing
12. Feedback

導師:麥田阿璇 @ 識‧劇域
策劃:王艷璇、陳可樂
主辦:香港藝術及設計聯會 Hong Kong Art & Design Community
合辦:開放文化站 Station for Open Cultures | 識‧劇域 Sciouspace

上次的活動回顧:【生活創新設計思維系列:\IT人 ● 設計人/ 重新上路 ↑↓ 研討會】
https://www.fb.com/events/1741998922514078/

--

--

No responses yet